华映资本季薇:科创投资成资本市场强共识,消费投资要找到“那支口红”

华映资本华映资本2023-06-27 10:28 资本
当全球化逆流、生产力革命到来、国计走强民生偏冷成为强共识,科技创新无疑是国家发展的主引擎。

图片

编辑 | 杜仲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遇见好机会,动作要快,姿势要帅。”这是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过往一直和投资团队、被投企业创始人强调的“快”原则。

而最近3年,她更强调“稳”原则,“稳”不仅要在面对快速变化及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具有底线思维,还要专注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在筑高壁垒的基础上加强抗风险能力。

华映资本成立15年至今,穿越多个经济周期发现:不管情况如何变化,创新是永远的主题!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要具有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穿越不确定性的迷雾,行稳致远。

在华映资本2023年度大会上,季薇作为创始管理合伙人,深度分享了华映资本在投资强共识时代的底层思考,包括华映关于“共识与非共识”的投资方法论、科技赋能一切时代的投资方向,以及华映为什么会选择“更加本土、更加国际”的发展路线等多维度、全视角的真知灼见。

以下内容摘自季薇在“华映资本2023年度大会”的主题演讲《新旅不停,映繁星——共识投资下的思考与探索》,有精编删减。

01 科技创新成国家发展主引擎,科创投资成资本市场强共识

“后疫情时代”催生了很多新的共识和非共识,随着旧有的惯性被打破,新的认知正在重新建立。

图片

疫情后疗伤期,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反弹乏力。联合国将2024年经济增速预期从2.7%调低到2.5%。目前“中、美、欧”世界三大经济区的制造PMI指数都在荣枯线50之下,全球经济不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在经济低速成长成为新常态的时代大背景下,华映资本认为新的市场共识已悄然形成。

第一,全球化的逆流。全球产业结构重塑,市场更偏向于保护本国产业,力争完善本国的产业链。

第二,生产力革命的到来。一方面是全球爆红的ChatGPT,除了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外,更是一次本质性的生产力革命;另一方面是可再生替代不可再生能源,是基于能源领域的创新和革新。

第三,国计走强、民生偏冷。目前国家大部分资源集聚到基础设施、新能源、科技、制造业闭环等领域,倾斜在承载民生、就业和创新的消费领域的资源则比较少。

在这样的共识下,科技创新无疑是国家发展的主引擎。

图片

GDP的增长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即劳动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率。中国人口红利降低,资本边际效应递减,科技创新在政策以及实际经济发展层面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2022年,即便是在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科技投资占比依然基本持平,占据整个投资市场的80%左右,而消费投资占比只有5%,同比下跌了近一半。

2023年3月,港交所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进一步促进科技类企业更快向资本市场迈进。除此之外,银行信贷市场政策也在向制造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

在整个经济发展和投资的共识下,科技发展成为强共识。

图片

“共识”形成的参考标准有六大层面:宏观、资本、产业、技术、企业和需求。宏观政策是否支持?资本是否加持和高溢价?产业链是否有完整度和创新度?技术是否革新?企业是否有竞争力?需求是不是强刚需?

鉴于以上多维度,华映资本认为储能领域是一个共识赛道,而科技投资更是目前的Beta共识,二级市场投资表现整体优于大盘。

图片

共识固然重要,但过于追求共识,无异于跟风。基于多年的行业经验及对产业的认知,华映资本认为,单一的共识投资确实不利于提高收益和平衡风险,它有三项弊端:第一,会降低投资的收益率;第二,不利于风险的平衡;第三,存在投资组合收益率波动的问题。

共识和非共识不是割裂的,投资方法有机并存。华映坚持遵循“共识+非共识”的投资方法论,共识更多用于市场和趋势的判断,非共识主要产生于具体的投资决策判断过程中。

华映资本是一个领投机构,所投项目中90%都由自己独立做出判断。在投资决策中会产生很多非共识,比如方向、产业链、时机和定价等。

02 消费真的在下行?华映消费方向坚持投民生和数字化

关于共识和非共识的动态切换,从消费行业可见一斑,前些年消费行业几乎是行业最主流的共识,华映也对消费项目进行了布局,当下消费投资显然已经成为非共识。

下图中,左边表格为2023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类目的数据图,也是日前在朋友圈刷屏的内容。除餐饮外,其他类目的消费品零售额全部环比下降,且大部分都是两位数降幅。看到这个数据后,业内几乎一致认为消费不行了

图片

但是,数据解读需要多维度来看。事实上,每年4月份环比3月份的数据都是下降的,这不是今年独有的现象;而且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疫情期间是增加的,虽然低于疫情前平均8%的增速,但消费整体处于弱复苏阶段。

图片

华映在消费领域的投资,一直坚持两个根据地——民生和数字化。抓住消费行为的变化和趋势性红利,一方面在涉及民生的吃、穿、用类别中进行布局,一方面关注疫情前后趋势变化的投资机会,比如健康、居家/户外、性价比投资、内容平台商业化后的红利等,同时还关注大量数字赋能商业的公司。

从企业的整体表现来说,华映的坚持是比较正确的,所投的消费企业经受了疫情的考验。

图片

华映投资的消费类企业中,2022年度收入同比增长超100%的企业占比20%,同比增长超30%的企业占比35%,同比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占比超60%,2023年Q1的增速则更可观。

总体来看,除了餐饮在2022年确实受到影响,增速为负外,其它如健康、性价比、科技驱动、数字化赋能等消费领域的项目增速是非常惊人的,餐饮在2023年Q1也有了近20%的增长。

图片

华映也希望找到全球消费弱复苏中的“那支口红”,并提出从多个维度来寻找到代表着增长的“口红”。

一是更加性价比,即要么是非常刚需,要么是用更少的钱保证更好的生活品质;

二是更加先进,在营销市场化手段趋同的当下,更需要用科技手段来驱动产品效用;

三是更加效益,用数字化赋能品牌活力。

图片

回望过去15年的投资生涯,华映资本始终坚持数字化为主线,围绕“人群”和“科技”进行投资和布局,这两者背后的本质是“需求”和“供给”,成功在共识中把握非共识的机会,每个阶段都会在把握大的时代性机会的同时布局一些非共识。

华映既有能力捕获时代的红利,又有敏锐的触角把握未来的脉搏。

03 科技赋能一切的时代,华映科技方向怎么投?

华映从数字化切入科技,并认为现在是科技赋能一切的时代。

图片

时下这个大时代不仅仅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更是生产力革命的变化。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每一次科技创新所创造的工具都对人类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每次巨大的生产力变革,都会对人类经济的发展产生指数级的增长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规模,影响规模特别大;二是复杂性,能处理非常复杂的事情;三是效率,处理的效率大幅提升。

科技用指数级增长突破时代限制,是回答这个时代所有母题的钥匙。

图片

华映在科技创新产生的过程中,从优势领域出发,实现了科技投资的两次突破。

第一次是关于数字全流程的突破。华映从成立开始就布局数字化应用,已聚集众多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积累了在数字全流程布局上的核心优势。目前也形成了数字全流程布局的生态打法,通过纵向的单点技术突破布局和横向的产业改造深度布局,覆盖了算力底座、数据生产与深加工、数据系统方案和数字应用的数字全流程。

第二次突破是科技赋能全行业升级。也就是将数字化全流程与先进通信、元宇宙、工艺线、AI大模型应用、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等行业相结合。这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发展成大脑、骨架、眼、嘴、脑等多个人体器官,形成社会智能有机体。

图片

能源和材料领域是今年以来华映看项目最多的领域。工艺线中,能源和材料是两个最重要的分支,能源是动力的基础,材料是物质的基础,而华映所擅长的数字化流程主要在两个方面——精细化控制和高效运营,利用已有的科技投资优势,帮助能源和材料领域的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在新材料的投资逻辑上,华映资本在国家重点扶持的新材料基础上,筛选拥有较大的增量市场或者存量市场的品类,同时通过高壁垒、高增长、高毛利、高估值的“四高”标准来判断一个材料企业的投资价值。

图片

元宇宙也是华映七年前就布局的领域。元宇宙是一个行业共识的产业,但同时也是引起较多争论和非共识的产业。

华映认为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产业互联网已经进程过半,下一个互联网或者数字化机会将是元宇宙。元宇宙通过引领空间计算这个万亿市场,不管是技术线还是产品体验都已经临近爆发点。

图片

今年最热的AGI是变化最快的产业。很多人会用“新范式”来描述AGI,但新范式是什么?任何复杂的结构都是“三位一体”的复杂体系,即信息系统、模型系统、行动系统,正常情况下它们是串联的方式,人类以个体的知识结构配合行业数据作为决策核心。

未来这种行业决策的范式会在大模型的参与下发生本质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数字化投资将有非常多重做一遍的机会。

04 华映资本下一程:向内扎根,向外生长

华映近一年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聚焦在“更加本土、更加国际”上。

图片

先说更加本土,科技领域的投资不像互联网领域,跨行业复制比较简单,在科技领域横跨行业创业不太现实,因为它需要行业认知、技术积累以及行业人脉等,总之离不开产业的深耕。

科技发展浪潮下,机构需帮助企业做好产业转化落地。投资机构既然选择投身科技化投资浪潮中,那么就要做好产业的转化落地,做到和产业带结合,和核心企业结合,并且以生态化的打法去拓展。

近年来,华映除投资外,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拓展产业上下游,与之加强合作与交流。在核心产业上,帮助地方产业带落地好的企业,帮助企业对接好的地方产业带。

企业出海已至3.0时期,中国科技企业正开展全球征途。

向外生长是华映发展策略中的“更加国际”。简单来说,就是从出海跨境的视角去看企业发展的情况,探索新的增量市场。以华映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企业向更远更大的市场进行拓展和实践。

图片

目前中美脱钩,在反全球化的趋势里呈现“趋同性双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跨境出海征途可以分三个阶段:

图片

1.0阶段,80-90年代,以外贸出口为主,尤其是纺织服装领域的出海最为鼎盛。2.0阶段,随着中国加入WTO、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和国际之间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产业链完整度、丰富度以及规模大大上升,最终成为了世界工厂。3.0阶段,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科技驱动、人才驱动和产业驱动的出海浪潮。

华映资本认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丰富程度和纵深度远远超过了大家的预期。

图片

中国创新势力正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崛起。在机器人、新能源等中国优势领域中,有很多出海的成功代表企业和新兴企业;而沉淀自中国市场的产业链红利、方法论、人才储备及其成长性,是中国创新势力不断崛起的深层次动力。

中国企业出海的主阵地是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市场。

图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发展体,是软硬科技的前沿高地,但是在制造业工业上,他们过去几十年形成了制造业空心的情况,需要大量地引进回流。

欧洲非常关注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围绕这些领域,他们拥有很多优质的传统制造业。

东南亚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同时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很多企业传统出海的第一站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这是DTC和电商领域发展十分旺盛的区域,诞生了不少从中国复制的电商模式。

而中东是人口众多、年轻化的地区,它们对于单一依赖美国的技术存有顾虑。因此中东不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企业出海,都会选择全面开花,像人工智能、新能源、动力材料、网络安全、机器人在中东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从企业发展情况的微观层面来看,不论从市场角度还是企业实践的角度出发,全球化的探索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星辰大海。

图片

       05 结语:华映更加本土与更加国际的探索

如果科技投资是大家的共识,华映希望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力量。一方面愿意帮助企业深深扎根产业带,另一方面也希望帮助企业更好地向外去生长。

图片

在更加本土方面,华映认为必须具备产业化的思维,要有重点领域的生态化布局思维,以及做好产地结合。在更加国际方面,华映希望可以通过自身全球视野和经验,帮助企业去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在团队上,华映已组建了专业的国际化团队。华映最早起源于新加坡,核心团队都有国际化复合背景和海外资本化经验,过往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海外IPO上市,所以对海外的资本市场非常熟悉。

从2008年开始,华映坚持以人民币基金投资为主,通过跨币种和国际化团队基因的模式运作,目前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种资产管理规模已超100亿元。已投出天鸽互动、锦和商业、BOSS直聘、微盟集团、海蝶音乐、壁仞科技、和府捞面、黄天鹅、白小T等近260个项目。

2023年4月,华映资本完成新一期规模30亿元基金的首关,并再次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出资。

在本土化运作过程中,从沿海向内地进行基金的布局,最新一期是七期新旗舰基金,已落地在济源,这也是华映第一次走到中原内地设立基金,与地方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优秀创业者群体和院校,都在做深度的合作,希望通过这样的扎根,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地本国市场。

立足当下,又超越当下。在这个共识的时代,华映资本认为既要抓住时代的机会,但又要用好非共识,以触碰到未来的脉搏。同时,华映也希望利用好机构自身的独特优势,做好产地结合和重点领域的生态布局;以国际视野,资源结合,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探索。

图片

图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FN商业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FN商业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fn24h.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观潮新消费

观潮新消费

790篇文章

国潮产业新媒体,以媒体和产业思维服务品牌,为中国品牌发声,陪中国品牌成长,打造国牌产业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

最近更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