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MINI封神后,微型电动汽车“命悬一线”?
上海车展之后,两家车企频繁出圈,一是特斯拉,另一个就是五菱宏光。
“人民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并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五菱是真的把准了市场的脉搏。
5月7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布了最新的成绩单:旗下五菱宏光MINIEV上市270天,销量突破了27万辆,实现了连续七月国内新能源销量第一和今年前两月销量世界第一的成绩。
但随后,天空中乌云开始汇聚,一道炸雷精准地劈向了五菱宏光,漩涡的中心正是上海。
01 神车遭禁?
4月底至5月初,“五菱宏光MINI EV暂时无法申请上海市免费发放的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的消息开始流传。随后,多家媒体向上海4S店询问,均得到了“目前确实暂时无法申领牌照”的答复。
五菱宏光MINI EV,是五菱汽车旗下的首款纯电动微型车,以小巧的外形、较低的售价以及部分省市牌照红利等优势,在去年上市后成为爆款“网红”车型。
凭借MINI EV的出货量稳定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连年下滑的五菱汽车,股价从去年10月份的仅0.3港元/股左右,最高涨到了4.43港元/股,涨幅超二十倍。
可以说,五菱宏光MINI EV的走红,是老牌车企第一次在纯电动的战场上正面击败新能源车企。
但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大趋势中,微型纯电动“目前确实暂时无法申领牌照”的政策预警让很多用户不解。
据界面新闻引述一些4S店员的话称,被“除名”的不止宏光MINI EV,而是几乎全部微型电动车——车长4.6米以下、售价低于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都可能无法获得上海新能源汽车牌照。
目前,国内符合“10万元以下或车长4.6米以内的新能源车”超过30款,五菱宏光MINI EV的走量模式让多家车企看到了反向出圈的希望。随着越来越多车企的加入,微型电动汽车市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甚至被猜测很可能复制“千车大战”的局面。
但这种盛况是否会因为“一纸禁令”而夭折?
实际上,目前所有确定消息的来源都是上海4S店,其给出的答复也都是“传闻尚未确定”。至于相关政策的具体内容,何时公布,甚至到底有没有这个政策,都还没有定论。
02 政策管控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市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2万辆,成为国内唯一年销量破10万辆的城市。
作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今年以来,上海市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在不断调整,但其调整的出发点,是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不是阻碍。
2021年2月,上海市发改委发布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到,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地区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将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与此同时,上海市还出台了新的外牌限行措施。即2021年5月1日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每日7时至10时、16时至19时,内环内地面道路(不含边界道路)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通行。
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机动车数量的过快的增长为交通管理带来的压力。上述两项政策一方面减弱了混动电动车型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直接刺激了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1年,上海“外牌”限行令继续收紧。五一节后,上海“内环限制外牌”政策也正式落地。
数据显示,长期在上海使用的外地车,数量高达170万辆。对于这部分车主而言有三个选择:以高达近10万元的费用竞拍上海车牌,而且中标率只有12%左右;购买新能源车,自动获得上海绿牌;放弃开车的生活方式。
显然,“外牌”限行令从客观上加速推动上海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调节的方式就是从根源上对车牌进行管控。
2020年10月以来,上海新能源车销量飙升,2020年第四季度新能源车型销量高达5.61万辆,而在新政公布前的第三季度,仅为2.85万辆。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仅2021年前三个月,上海发放的绿色新能源车牌就多达6.1万个,这一数据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需求量。上海新能源牌照的比例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小客车总量的38.26%。
对比上海、北京两大限牌城市数据,上海仅202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就达到了12.1万辆,同比增长92%,累计推广42.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1483辆),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而北京2020年共发放新能源汽车指标54200个,这一数字在2021年增长到60000个,甚至还不足上海的一半。
2016年,上海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6%,到了202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到20%,时至2021年这一数字已提升到31%。
路权使用成本持续提升,以近10万元价格获取牌照的燃油车和免费获取牌照的纯电动汽车享有相同的上路权,受到传统燃油车主的大范围质疑。
此外,微型电动车虽然在用户角度优点多多,但一直是政策头疼的重点。
早在2016年10月份,国家标准委正式立项并下达《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在给出两年执行周期的同时,也提出了“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指导思路。
在政策空窗期内,低速电动车产品既没有被列入法定交通工具,也不在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之内。而随着两年之期结束,企业等来的不是期待已久的“新国标”,反而是一道道“封杀令”。
自2018年7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启动违规销售电动车专项治理行动后,河南、河北、山东等多地相继跟进,开展针对全封闭机动三(四)轮车的整治工作。
原计划于2018年出台的低速电动车合法化管理相关法规,已推迟至今。
上海此次对于微型电动车的“禁令”,很可能是相关政策的试水。微型电动车是基于三四线城市的需求而生,在一线城市的占比相对较低,可以通过政策来试探市场的反应。
2月25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从大方向看,上海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持支持态度,而且非常坚定。
03 反攻正途
2020年,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火爆,但其在二、三、四、五线城市的销量占比分别为31.4%、30.8%、23.6%和10.4%,一线城市的销量占比仅为3.8%。
也就是说,全年销量126603辆的五菱宏光MINI EV,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合计销量还不到5千辆。其中,上海地区全年上险数只有2664辆。
此外,如果上海真的发布了针对“车长4.6米以下、售价低于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那么不止是五菱宏光MINI EV,上汽荣威科莱威、奇瑞小蚂蚁、欧拉黑猫、欧拉白猫、哪吒V、小鹏G3、零跑T03、思皓E10X等车型都会被限制。
那么,真正的输家是目标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刚需家庭,此前以低于10万元的价格实现汽车、车牌两手抓的方式行不通了。
再进一步讲,“打压五菱宏光、扶持特斯拉”的观点就成了实实在在的阴谋论。
十万元的五菱宏光到几十万的特斯拉之间,并非一片空白,反而有多款车型填补,如果新政一定会催生赢家,那也应该是价格在十万元左右的国产新能源车型。
五菱宏光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其爆款车型在上海受限,而是在于这个爆款对于企业本身的限制。
从产品角度而言,五菱宏光MINI EV以2.88万元的起步价格直接击穿了微型电动车的价格底线,当一款产品的某个特征极大超出市场平均水平,那么其他的特点都是锦上添花。
因此,120-170km的续航里程被誉为“满足需求”,多色外观与个性化设计被称作“时尚潮流”,没有安全气囊和空调等放在其他车上根本就难以忍受的缺陷似乎压根都没人提及,其根源就在于价格方面的统治力。
但是,相比于乘用车市场,五菱宏光MINI EV的出现更像是对非乘用车市场的降维打击,瞄准的是中短距离出行的代步需求。
以“老头乐”为代表的低速电动车,价格分布在1万-5万元之间,最高车速50-60公里,单次充电续航100-150公里,年均市场规模已高达100万辆。
一经上市就大卖、销量直冲几十万台的五菱宏光MINI EV,搅动的正是这个代步车市场。
相比于造车新势力对于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电池续航等尖端科技环节的比拼,或是传统车企在设计、内部空间、舒适度等方面的白热化竞争,五菱宏光MINI EV寂寞地没有对手:老头乐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至于对比特斯拉,十倍的售价差距,谁好意思去对比呢?
五菱宏光率先趟出了传统车企反攻造车新势力的路线,但这条路上同行者不多。
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超过160万辆,是上汽集团内销量最高的品牌。五菱在微型纯电动车市场上占据的份额高达51%,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五菱宏光MINI EV的品牌带动效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净利润却只有1.4亿,垫底上汽主要参股公司。
此外,2017年至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的营业收入从1055亿元降到729亿元,净利润从53亿元降到1.42亿元。
财通证券研报显示,根据市场各种零部件供应商公开的成本价预估,五菱宏光MINIEV前期的利润率偏低,有可能在2-3%区间,考虑到供应链整合、工艺稳定性等因素,售价区间为2.88万元-3.88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甚至有可能是在亏本销售。
也就是说,销量层面火爆的五菱宏光MINI EV,在新能源市场封神,却并未给企业带来经营利润层面的直接助益。
反攻造车新势力,最终还是要回到比拼技术与产品的正轨。
04 结语
失去免费牌照的光环加持之后,五菱宏光MINIEV将会在上海市场失去优势,最坏的结果或许是这款车型全面退出上海市场,但即使这样,也不会影响这款车型销量的基本盘。
其他省市在交通方面的现状并不同于上海,类似的政策大概率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复制。但五菱等车企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的正面战场上顶住造车新势力的冲击。
燃油车时代早有先例,奇瑞QQ、比亚迪F0、奥拓等燃油车时代的A00经典小车,也曾以销量占据市场,但最终无法阻止整个汽车市场向高端迈进。
五菱宏光MINIEV的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但这里却不是汪洋大海。回光返照式的反超,也不代表成功的逆袭。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大潮中,如果某款现象级产品的最大优势只是过低的售价,那它终将成为时代的眼泪。
猜你喜欢
隐形巨头 | 缺乏新能源汽车的山东,何以孕育“轮胎巨鳄”?
前端的市场风向瞬息万变,却始终离不开后端企业的搭桥铺路、添砖加瓦,挖矿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卖水人”始终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