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退市,121岁的秋林黯然离场
作者 | 王吨吨
编辑 | 紫苏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百年老字号秋林集团即将退市。
3月11日晚,秋林集团(股票代码:600891)发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3月11日收到上交所《关于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有关规定,因业绩连续三年亏损,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据公告显示,哈尔滨秋林集团将于3月19日进入为期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秋林集团自1996年上市,停牌前股票为1.9元,若对比2015年的高点,股价跌幅超93%,这家百年老店总市值蒸发超百亿,目前仅为7.3亿元。
作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之一,其生产的格瓦斯、红肠、大列巴、红酒等闻名遐迩。121年,它见证了哈尔滨的发展变迁,是几代东北人民的美好回忆,也是游客们必打卡的热门景点。
如今,秋林集团将彻底告别资本市场。往日辉煌不再,未来的道路还未可知。
01 3年巨亏52亿,百年老字号之殇
秋林集团前身为秋林公司,1867年,由俄国商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于伊尔库茨克创建。
1900年,秋林公司在哈尔滨设立分公司,命名为“秋林洋行”,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百货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黄金珠宝业务、百货经营、秋林食品等三大板块。
1922年,经过整顿,秋林摆脱了一战以来的困境。哈尔滨秋林洋行成为了总公司。在哈尔滨东大直街上,巴洛克风的秋林公司商厦建筑也是重要的城市符号。
1937年至1945年期间,秋林公司分别由英国汇丰银行、日本及苏联政府接管。直到1953年10月,苏联政府正式有偿移交秋林全部财产,成立了“中国国营秋林公司”。
1992年3月,全民所有制的秋林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迎来了转折性的一年,百年历史的秋林正式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秋林集团官网截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秋林在全国商业百强企业中销售额排名34位,利润额排名17位,销售利润率于1994年位列全国第3名。
从1900年落地哈尔滨算起,秋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百年老店了。但其实秋林集团退市早有端倪。
自2019年以来,秋林一直被高管失联、业绩暴跌、财务造假等各类负面缠身。加上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20年3月18日,秋林集团就被暂停上市。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19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秋林进行立案调查。上交所也因秋林信息披露违规、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违规担保等对秋林及相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今年2月23日,秋林集团发布2020年度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44亿元,同比减少57.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82亿元。其中,公司商品零售业务的营收同比下降88.89%,食品加工业务的营业同比下降13.49%。
据统计,2018年-2020年,秋林集团累计亏损高达52亿元。连续三年亏损,且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发布2020年业绩后,就已触发了退市红线。
此外,秋林集团近几年来还发生债务逾期、诉讼等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事件,公司资产及持有的子公司股权和资产被查封和冻结。
02 梦碎黄金“大劫”
被消费者喜爱的秋林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多元化的探索不仅没使百年老字号焕发新生,反而致使其陷入泥潭,甚至在近几年被誉为最 “惨”的百货公司。
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秋林集团上演了:业绩涉嫌造假、正副董事长突然双双失联、数十亿黄金离奇失踪、主要股东股份遭到冻结、房产被查封等诸多匪夷所思的怪事。
这一切要从秋林谋求转型和控制人的“黄金梦”开始讲起。
上市后的秋林公司,业绩一直表现不好,试图通过转型,多元化经营来自救。
2011年2月,秋林集团完成股权登记,第一大股东黑龙江奔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9.66%,实际控制人即奔马投资的控股股东颐和黄金直接持股6.62%,秋林集团的业务开始拓展到了黄金、珠宝。
2015年,秋林集团作价13.58亿元完成了对深圳金桔莱100%股权的收购,自此黄金珠宝业务成为公司绝对主营业务。
不得不说,黄金业务一开始确实为秋林集团带来了活水。纳入黄金板块以来,黄金珠宝产业每年为集团贡献丰厚的利润和现金流。
但逐渐成为主营业务的黄金扩张激进,营收出现明显恶化。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三季末,秋林集团应收账款增至5.67亿元、16.20亿元,同比增速50.01%、183.67%;2017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6.73亿元。
更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黄金梦成了百年老字号的“黄金大劫”,危机犹如多米诺骨牌,步步惊雷。
2019年,2月13日,秋林集团公告称,控股股东天津嘉颐实业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颐和黄金、奔马投资所持公司股份均被公安机关冻结;2月15日晚间,秋林集团再次发布公告,称无法与公司董事长李亚、副董事长李建新取得联系;2月28日,秋林集团又陷入“萝卜章”担保悬案等等。
掌门人突然失联后,又牵扯出了当年震惊的“黄金大劫案”。
2018年下半年,秋林集团黄金事业部与新客户签订了一系列大金额长期合同,但审计人员在进行应收款项函证和存货实地盘查后发现,存货没了,应收账款也是假的。
因涉嫌账款不实、黄金存货“丢失”等问题,公司在当年共计提了36.95亿元的坏账损失。按当时的金价计算,相当于约10吨黄金的价值。
受此影响,据秋林集团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47.24亿元,同比下降30.68%,净利润为-41.31亿元。
业绩连续亏损,秋林在上市百货公司的排行榜上一落千丈,掉到了倒数第三。此外,现金流紧张,秋林集团试图将五栋项目房产全部出租给北大仓,来改变窘境。然而却引来了上交所的问询,其中四处房产被查封。
2020年3月,上交所对秋林集团时任董事长李亚、时任副董事长李建新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李亚、李建新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
随后,秋林集团因股票存在暂停上市风险。至今,李亚、李建新仍处于失联状态。
在2020年财报中,秋林集团表示,与公司黄金业务相关的子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且已停业,至今无法正常经营。
但重新聚焦食品、百货业务,为时已晚,收效也甚微。截至2020年末,秋林集团运营1家秋林百货门店和89家秋林食品门店。
03 不卖红肠卖黄金,谁是真“秋林”?
很多网友担心秋林退市后,吃不到红肠、格瓦斯等。其实,上市主体退市后并不影响购买。更大的原因是,被众多人赞不绝口的秋林红肠和格瓦斯,其实是秋林里道斯生产的。
这又扯回到当年秋林公司被收归国有,旗下有两个百货店和中心供应站、食品厂等。
20世纪80年代初,秋林公司高层帮助秋林食品厂糖果车间建立了秋林糖果厂,以生产肉灌制品为主、糖果为辅,聘请哈尔滨肉联厂退休人员研发肉灌制品。并取1919年至1937年间秋林灌肠庄工人的家乡立陶宛的语言音译,定名为“里道斯”红肠。
1984年,秋林公司食品厂和秋林公司糖果厂分别正式独立核算。
虽然“里道斯”红肠是由秋林糖果厂生产的,但秋林糖果厂并不负责销售。发现红肠利润率高后,哈尔滨秋林糖果厂与哈尔滨秋林食品厂脱离委托销售关系,开始成立自己的秋林里道斯专卖店。
2004年,秋林集团进行改革,国资退场引进民营资本奔马实业。秋林集团一分为三,旗下的食品厂、糖果厂分拆独立运营,而秋林·里道斯这个品牌就被分给了当时的糖果厂。
2007年,哈尔滨秋林糖果厂有限公司完成企业转制,被改组成为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里道斯红肠、秋林糖果和秋林格瓦斯等工艺传承以及“秋林里道斯”商标,均隶属于秋林里道斯食品。
哈尔滨秋林食品厂则更名为哈尔滨秋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秋林食品公司”)。2012年,秋林食品公司回归至秋林集团旗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但秋林糖果厂未与颐和黄金达成收购共识,被迫于2012年4月撤出在秋林公司的肉灌制品专柜,并独立至今。
秋林食品公司和秋林糖果厂同源同宗,分道扬镳后,产品也都涉及面包、果酱、肉制品、糖果类等,界线并不明显。加上商标等,二者一直有不少矛盾纠纷。秋林集团也多次发公告,澄清撇开二者的关系。
当然了,秋林里道斯的女掌门仲兆敏也厉害很多。她专注于食品领域,奖罚责任制,改革第一年就实现销售破亿元,并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
原本的兄弟公司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命运也是千差万别。
04 结语:121岁的秋林做错了什么?
回顾秋林集团的百年历史,其实它一直都在大胆尝试,试图用多元化创造出新的价值。
秋林的繁荣得益于其前期积累的声誉和经验,败在不能适应新变化。拓展新业务并无错,但多元化的发展容易削弱老字号的强项。
掌舵人的经营管理决策水土不服,跨界太大的黄金珠宝业务更增大了风险,巨额亏损成了导火线。更不要说,秋林集团在改革分拆过程中早已埋下了诸多隐患。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姜朋此前曾发文评价,秋林的衰落,亦带有时代的印记。当“投机倒把”的禁锢不再,当商服行业大门重新向私人敞开,人们购买商品有了更多的选择;地下人防工程中的商业街上林立的摊位,后起的大型连锁超市、便利店,均构成了对老牌商业巨头的强劲挑战。
“且不要说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电商的兴起更让传统商业零售企业雪上加霜。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仍然因循旧有的发展格局和路径,已经使老店步履蹒跚,一系列未经深思熟虑的管理决策更让企业日后连守成都变得异常困难。”
虽说秋林集团退市了,但嫡系秋林里道斯活得好,并不能说“秋林”这个百年老字号没落了。不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秋林里道斯延续发扬老字号的压力更大了。
部分素材来源:
《史上“最惨”百货公司:黄金丢了,董事长失联,房产被查封》,新零售智库
《百年秋林分家记》,知产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国潮来报|151家食品饮料上市公司2023年报最全解读:净利润近2500亿,市场充满变局
2023年,国内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大多呈复苏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