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消费电子领域的科技国潮代言人

追觅科技追觅科技2023-06-05 12:06
按照俞浩的愿景,追觅将定位为面向世界不断求索和成长的科技企业,品牌的最终使命是用科技推动人类的进步。

2022年整体业绩增长60%,中国区业务同比增长600%,海外业务同比增长近60%,自主品牌增长200%......

过去一年,追觅科技(以下简称“追觅”)拿出了一份惹眼的成绩单。

不止如此,当疫情让几乎整个消费市场“失去了三年”的时候,追觅的整体业绩增长了10倍、自主品牌增长了20倍,逆势增长的奇迹又进一步增加了追觅“已经成为行业标杆”的可信度。

今天已经没有多少品牌可以掩盖追觅在智能清洁领域的光环,但追觅却并没有停下来享受来自市场的赞美,而是马不停蹄地带着机器人新作,向智能制造的深水蓝海一路狂奔。

技术、产品、供应链和名为国潮的时代巨浪在一个令人惊叹的奇点交汇,当下的追觅正在讲述一个比过去更诱人且充满未来感的故事。


逆势增长及其背后的技术飞轮


在中国消费电子的商业进程中,几乎所有品类品牌都带着“从给海外品牌代工到在夹缝中创立自主品牌”的艰苦记忆,但或许清洁家电是个难得的例外。

追觅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郭人杰曾对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提到,扫地机器人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美国时只是以一个类目出现,伴随研发端向中国极速回流,后续电机、算法等发明迭代几乎都由中国科技公司完成。

也正因如此,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在十年发展期内,90%的市场份额都被本土公司占据,全然不见其他领域“外牌领衔”的竞争格局。

最近几年,扫地机器人的市场优势又在疫情的背景下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传导到洗地机领域。凭借更适合中国家庭清洁习惯的“洗拖一体”功能,获得迅猛增长。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洗地机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43.4%,反超扫地机器人成清洁电器第一大细分类目,占比达到37.8%,正式成为清洁电器行业名副其实的“顶流”。

两大品类齐头并进,让中国清洁家电在不少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爆发出惊人的增长力。

行业持续上升,品牌格局也未有定数。在头把交椅的众多竞争者中,追觅是不可忽视的一个。

据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介绍,正式布局中国市场之前,追觅已经经过了To B业务和海外业务的验证。

2022年,追觅海外电商渠道营收增长超200%,全球多个地区业绩都在飞速增长,俄语区增长超350%,东南亚增长超450%、北欧增长超700%、西欧增长超150%。

“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品牌,而且是很有竞争力的品牌,最近我们的扫地机产品在法国‘黑五’期间,超过了戴森,成为行业第一。”俞浩接受采访时表示。

追觅依然在出海的路上狂飙,俞浩介绍道,“我们在欧洲建立了办公室和人员,从线上打到线下,目前在整个欧洲都占据前三;在日韩和东南亚,追觅同样是前三;去年我们进入俄语区,下一步重点发力北美市场。”

且在行业收缩的节点,追觅也敢于逆势进行大规模投注。俞浩介绍称,追觅成立以来,一直在长期规划增长曲线:

第一曲线是To B业务,第二曲线是To C的自主品牌,未来,追觅希望成为年轻一代生活方式品牌。

“我们会将过去在To B、海外生意上的利润投入国内,希望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绝对领军者。而且和很多老板做好一个业务再慢慢做另一个的路径不同,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多条曲线都规划好了。”

与“多曲线同时发力”并举的是品牌建设。

AWE展、品牌宣传片《造飞机的人去扫地》……都是追觅和消费市场对话的方式, “尖端科技用于生活普惠”,便是追觅深入人心的品牌理念。

“追觅的关键词是科技的、智能的、时尚的,分别对应马达、算法和审美在线的工业设计,对品牌而言,有支撑的故事才能成为真实的故事。”理性输出的背后,是追觅要成为“高端品牌”的自信。

在俞浩的规划中,在供应链端做环保升级、建立创新实验室、承担重大的科技专项、制定行业标准,用更加长期主义的方式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是“高端”的应有之义。

正如俞浩所说,高端品牌的含义并非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或某个明星代言人,而是以一种引领者的姿态,持续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

今年追觅还将开拓1000家线下门店,以此触达更广泛的消费市场。

技术是智能清洁产品力的决定因素。今天追觅的高速增长,也系在飞速旋转的技术齿轮之上。

俞浩介绍称,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以及抹布外扩、自动贴边包括仿生机械臂等方面已经占据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高地。“以高速数字马达见长的戴森目前停留在13.5万转的水平,但追觅技术储备已经攀升到20万转。”

技术储备的背后,是追觅多倍于同行的研发投入绝对值。按照规划,2023年追觅的研发费将继续增长200%。

“1/3的研发投入将用于本.领域的产品迭代,1/3用于本领域的产品创新,1/3用于新领域的创新。从财务角度来看,它们的回报周期分别是12个月,12-24个月,24-60个月。”

此外,意在市场教育的线下销售和营销推广也是投入的必选项,这是一种可以有效抵御市场波动的长期战略性投入。

在研发费增长200%的同时,追觅的研发人员增长预计会在100%,这意味着更多利润将惠及团队。“除去末位淘汰,公司去年没有因为业务裁员,平均工资平均上涨17%,今年预计会涨至20%-30%,争取达到全行业最高薪资水平。”俞浩表示。


走向全球


一家清洁家电的头部企业一边向领域第一的位置发起冲刺,一边在前沿的机器人领域探索创新,背后自然离不开创始团队的驱动,但终究还是企业所在的时代气氛使然。

过去30年中国绝大部分产业都受惠于中美接轨,尤其是技术和管理的接轨通过日韩企业传导到国内,成就了以石油、钢铁等为代表的资产经济。

但很显然,在超级大国的“技术封锁”之下,可供其他国家“追随式发展”的时代红利已经濒临枯竭;非但如此,留给“非颠覆性创新”的生存期也已所剩无几。

典型的例子是日本、韩国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其作为工业强国的进程已然步入倒计时。

如果封锁和追随导致了发展问题,那么站在其对立面的开放与颠覆就成了解题思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颠覆是开放的底气。

“卡脖子”问题在科技领域由来已久。以机器人为例,俞浩介绍称,目前国内在谐波齿轮的寿命,控制算法的鲁棒性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差距。但俞浩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盯着当下微弱的技术差,而是从根本上转换思路。

“上一代企业家主攻填补国内空白,但新一代企业家要做的是全球首创。”俞浩坚信,继续在性能技术上引领是最主要的事情,“要么就是绝对的第一,要么就是大家都在第一梯队。”

关于如何成为第一,俞浩已经建立了初步认知。

第一是精度。“精度是制造中的核心观点,代表某种加工工艺的巅峰。一个组件的精度很容易提高,但规模化生产的精度很难把控。”虽然精度是确定性的事情,但创业公司依然有必要夯实基本功。

第二是自动化。追觅智能工厂的第一代产线28人,到了第四代产线只需要人工做上下料,这便是自动化的直观作用。未来,产品会在研发阶段就被预设为支持自动化,以此使自动化生产的规模、程度和最终成本效率得到全面优化。

全面、深度的自动化也将推动产品进入全球销售网络,从而促使设备投入被全球均摊,做到真正广义的无人化生产。

由精度和自动化引出的全球布局话题,也是“开放”的含义。

开放是一种供应链策略,也是全球产业协同的必选模式,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已经验证过开放策略的可行性。即便是在地区摩擦的今天,鉴于产业转移势头的不可阻挡,“全球资源”、“本土制造”也仍具备存在依据。

“供应链‘made in China’只是一个偶然的历史片段,这件事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劳工成本是美国的1/10乃至更低,且整体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俞浩认为,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讨论要不要去东南亚设代工厂是没有意义的。“代工企业的本质是替品牌方管理自己本土的工人,这本就是代工厂应该赚的钱,你要给人家富起来的权利。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劳工本身的制造费用会被逐渐拉平。”

基于此,与其在产业生态体系中单纯掌握一两个环节,不如开放专利、建立共用的商业模式,让全世界都能在体系中共荣。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丧失对供应链的掌控力,毕竟将“全球资源”和“本土制造”耦合在一起的,是强有力的“中国研发”;而中国研发所指向的除了产品颠覆,还有一个被全面锻造、升级过的供应系统。

“以高速电机的轴承为例,追觅做10万转马达的时候,轴承是日本进口的,到了15万转的时候,我们带着中国的供应商搞定了。”俞浩称。

苏州作为中国家电的供应链集群重镇人尽皆知,甚至已经先品牌一步实现了对外溢出,今天,世界家电供应链看苏州。

“我们的供应链布局有80%在苏州,因为我们在北京打一个手板要两周,到上海是一周,到了苏州只要三天,而且如今苏州的研发、供应链乃至人才结构都已经可以比肩京沪,这里的供应链生态是远超美国的。”

今天中国的产业上游将会涌现出大量机会,这是时代造就的。“只是这些机会不再是我们熟悉的终端消费、流量玩法和传统外贸,80%的商业模式将会失效。”

过去的时代终究属于过去。往事可以追忆,但不宜留恋。


千亿目标


站在当下,已经没人能忽略那些显而易见的时代机遇。

华兴新经济基金董事总经理雷鸣表示,基于多年供应链优势带来的研发和产品优势,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进程加速,这是属于中国企业的时代机遇。

聚焦细分品类。清洁家电尤其是扫地机器人,虽然现在渗透率还不到10%,但伴随全屋智能的成熟、普及,以及新人群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的转变,未来智能清洁家电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千亿级的市场预期当中,追觅也定下了千亿的增长目标。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追觅会有过百亿的销售收入。明年200亿,后年400亿,再往后到1000亿。”俞浩直言。

1000亿,也是追觅从创业第一天就制定且坚持的目标。“我看到之前苏州有不少企业抓住外贸代工的机会做到几十亿,关键性的机遇通常可以撬动企业指数级的增长。”

基于这个目标,追觅也会更积极地沿着四条曲线,积极进行品类和业务拓展,“尽管我们的节奏在同行业看来显得激进,但从结果上来看,我们已经在三年内连续完成了从To B到To C,从海外到国内,从扫地机到多品类的转型。”

俞浩认为,追觅是一家不断创业的公司,因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天中国企业还可以掌握五个能力——正向研发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掌握全世界低成本、高品质供应链的能力,建设全球销售网络的能力以及品牌塑造能力。

这也是中国现代科技企业真正成为领导者的路径。

“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红利还是工程师。过去松下和索尼在上个世纪可以占到全球的30%,我认为中国未来有机会能占到70%。”

按照俞浩的愿景,追觅将定位为面向世界不断求索和成长的科技企业,品牌的最终使命是用科技推动人类的进步。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FN商业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FN商业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fn24h.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