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味”满足中国胃,定义食“肉”新方式 | 专访庖丁造肉
作者 | 郝欢欢
编辑 | 紫苏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2019年5月,植物肉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在当天收盘时上涨 163%,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最靓丽的IPO首日表现。
作为人造肉概念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再次激活了国内创业者的热情。不少植物肉品牌迅速崛起,资本纷纷出手,2020年也成为了植物肉元年。
向来注重健康生活的Jimmy—李长吉也不想错过这一块“肥肉”,彼时身为私募基金合伙人的他敏锐察觉到植物肉行业背后蕴含的商业潜力。
2019年6月,也正是在Beyond Meat上市次月,李长吉与团队快速创建了文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1 投身植物肉行业
文麻生物的建立并非心血来潮。
2018年底,李长吉和团队去欧美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深度考察,他们发现不论是从健康、环保、安全、还是价格的角度,植物肉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考察回国后,李长吉决定马上投入这个赛道。2019 年伊始,李长吉等人就定下策略,开始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植物肉项目。
2019年11月,筹备已久的第一批植物肉产品面市,在国内首次举办的“植物蛋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论坛暨植物肉新品发布会”上,“庖丁造肉”这一全新品牌也首次进入用户视野。
口感上,庖丁造肉从非转基因大豆及火麻仁籽中提取出优质、营养全面的植物蛋白,再通过先进阶段控温双螺旋挤压技术加工成拉丝蛋白,形成肉类高纤维结构,使其具有弹性嚼劲口感;
视觉颜色上,庖丁造肉加入天然风味物质和植物根须提取天然色泽,让产品拥有真肉的颜色;
口味上,运用生物酶解风味改良技术,赋予植物肉真肉香味,最终构造出色泽饱满、香味诱人、肉汁丰富的植物肉。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庖丁造肉原有的市场规划。但意外的“中断”给庖丁造肉产品提供了绝佳的沉淀期。
市场推广暂时放缓,团队全力专注于研发,产品也从1.0进入了2.0阶段,为现在的3.0时代奠定了升级的核心基础。
“尽管疫情调整了我们发展的节奏,但也因祸得福。更加深入和专注地研发使得我们产品的营养价值大幅度提升,产品力也进一步加强。”庖丁造肉品牌创始人李长吉表示,“进入2021年,整体和我们的原计划差不多,甚至比预计的情况还要好。”
经过不断创意研发,庖丁造肉目前已有鲜香牛排、酥香鸡块、臻香肉丸、肉碎、肉丝等多款核心产品。
同时还合作研发了植物肉脯、肉松饼、低脂肠等植物肉小零食,以及植物牛排拉面、植物肉丸意面、黄豆牛肉饭等速食方便食品。
以庖丁造肉鲜香牛排为例,与普通汉堡中的绞碎牛肉相比,饱和脂肪大幅下降,钙、铁等微量元素则增加了16.7%—36.8%,Omega-3含量为170mg/片。
植物牛排减少了对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了其他营养元素,从而达到营养均衡甚至是加强的效果。
今年3月以来,庖丁造肉进驻了淘宝、天猫旗舰店、京东自营、苏宁易购、每日优鲜、苏宁小店等传统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有赞等新电商平台,逐步铺设了全网销售渠道。
据统计,庖丁造肉植物肉产品月均销量达十余吨,并保持月均40%以上增速。
销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产品力和品牌力。对食品来说,需培养用户习惯,从而产生复购。
李长吉认为,产品的首次购买是由宣传、推广力度影响的,深入人心的宣传是产品在用户面前“刷存在感”的关键。而复购行为的产生则是缘于产品品质及品牌力,好的产品是产生用户粘性的重要因素。
“客户体验的满意度有五个维度,第一是客户对产品综合品质的体验,第二是对价格的体验,第三是对于产品消费场景的体验,第四是对产品获取便利性的体验,第五是对售后服务的体验。这五个维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复购率。”李长吉向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表示。
庖丁造肉品牌总监潘晔琪也表示,消费者新的需求能称得上“日新月异”,也开始倒推品牌方加速进行产品更新。当产品传递的内涵被消费者接受并能产生共情,产生复购是很容易的,但每次购买的原因也随时在发生变化,复购的形态会倒逼内容营销调整和产品矩阵的变化。
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产品的迭代,同时品牌方也要引导消费者需求的生成。
02 “中国味”满足中国胃
不同于其他植物肉品牌,「庖丁造肉」这一品牌自身就带有国潮色彩。
“庖丁造肉”源于中国文化典故“庖丁解牛”,暗含发扬文化自信,传承大国工匠精神之意;在包装上,设计了古代人物画像作为logo,幽默诙谐中不失经典韵味;从原料选取上,也融入了具有药用价值的火麻仁籽,保证香味的同时,增加保健养生功效。
火麻仁的分子量与豌豆、大豆不同,观潮新消费了解到,庖丁造肉团队花了半年时间攻克,是全球第一家将火麻仁拉丝蛋白技术加入植物肉中的企业。
此外,庖丁造肉还研发了酶解生香技术。原材料优势加上风味技术叠加,使得庖丁造肉的产品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同时,也建立了庖丁造肉的产品竞争优势。
“人造肉”这一概念,源自美国。植物肉汉堡、肠等素食食品在欧美等国家已形成潮流。
对国内而言,目前植物基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庖丁造肉也只是众多具有潜力的植物肉创业公司之一。
虽然我国豆制品发展历史悠久,素鸡、素丸子等传统素肉食品也早已出现,但一直以来发展不温不火,与西方定义的植物肉也有很大区别。
如何让植物肉走出西餐,更符合国人口味呢?对此,庖丁造肉推出了植物肉糜、肉丝,可用于制作麻婆豆腐、饺子等中餐食品。
在李长吉看来,泛国潮时代已经来临。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强化了我国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实力。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正是将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相结合,从而彰显文化自信。
因地制宜,让国人更满意,是植物肉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立足之道。
李长吉透露,接下来庖丁造肉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是产品层面,将进一步完善牛肉饼,肉丸、肉碎、鸡块、肉丝等生鲜冷链食材,同时开发更多覆盖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产品矩阵,预计SKU将会扩充到 10 -15 个;
第二是拓展植物肉应用场景。“懒人经济”下速食品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庖丁造肉也会更多将植物肉与零食、速食品相结合,构建新的速食品类;
第三是庖丁造肉将建现代化工厂,不断升级植物肉生产制造流程及技术。
植物肉并不是要替代真肉,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03 餐桌刚需还是智商税?
“植物肉”在国内一直颇具争议性,人们吃的并不是“肉”,而是理念。
据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一项调研报告显示,77%国内消费者听说过植物肉,但仅有不到4成人真正了解并能够清晰辨别植物肉。即便如此,资本却一直关注,并非常看好植物肉的发展趋势。
观潮新消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国内植物肉企业融资事件达到了21起,同比增长500%。今年以来,也有近10家企业获得融资。
一批批新品牌进入赛道,老品牌也开始发力,金宇火腿、双汇、星巴克等品牌也推出了植物肉产品,就连老字号狗不理也推出了植物肉包子,赶上这波健康饮食风潮。
新一代消费者更关注饮食结构和健康,也更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植物肉有机会成为新的饮食选择。就目前来看,牛排、鸡块等西餐仍然是植物肉的主战场。
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植物肉、人造肉只不过是在炒概念。
在李长吉看来,一个新的概念产生本身就带有不同意见的争议性,而适度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新的品类形成话题性,从而让整个行业热度高涨。在这种环境中,产业相关品牌才能跳进消费者的视野范围内,实现从0到1的发展。
“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做更好的产品,这是商业的核心本质,也是庖丁造肉的基础信仰。新一代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对产品的认知能力也越来越强。”李长吉补充,“初创品牌产品力最重要,此外还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这才具备成功的基础。”
植物肉的兴起不仅仅是由于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还在于传统肉食加工已逐渐趋于天花板,若想继续满足肉食者需求,发展空间已受限,新型肉食品成为了肉品加工的替代者。
“我们认为2021年才是植物肉的元年。”李长吉指出,“虽然植物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国内对于肉类产品需求体量大,这也说明了植物肉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学公司2020年研究显示,中国和泰国对植物性肉类的需求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增长200%。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植物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54亿元左右。
据头豹研究院《2019年中国素食餐厅行业概览》,中国食素人口已接近5000万,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3.5%。素食主义的盛行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纳植物肉,植物肉也越来越多的进入消费者的餐桌。
“国外植物肉市场趋于教育完成阶段,市场份额稳健扩大,而国内市场还处于认知教育阶段,一旦完成市场会快速发展。”李长吉预测,“将来人们的餐桌上,可能一半以上都是植物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