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00亿票房损失,只是电影产业“难”的开始?
悠唐广场纵身一跃,撕开了行业平静外表下的所有伪装。
300亿票房的损失,在很多人看来也不过就是个数字,而对于百万从业者而言,是实实在在的身家性命。
电影产业,真的太难了。
政策不背锅
2020年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半,整个电影行业仍处于停滞状态。
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的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上,分析了疫情对电影行业带来的影响,当时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
这只是对于票房损失的估算,而且是较为保守的估算。
首先,据网络公开数据,中国电影产业票房收入在2018年就突破了600亿元,2019年国内累计票房达613亿元。
2020年几乎过半,接连错失的春节档、五一档和暑期档很难被所谓“报复性消费”所填补,无论是餐饮业还是线下娱乐业的其他行业,都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即便国内疫情得到严格控制,电影行业能够尽快得以复工复产,300亿的票房损失也只是保守估计。
其次,票房收入在电影行业总收入的占比大约在80%,非票房收入作为电影行业新的发展突破口,也完全停滞。映前广告、饮食品零售和衍生品售卖等方面的损失难以统计。
面对高达几百亿的损失,很多人把锅甩给了政策。
3月27日,财新网、中证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接国家电影局紧急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
虽然这一等就又是三个月,至今都没等来复工的通知,但影院不复工,恐怕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尴尬的拉扯
3月16日,据扬子晚报报道,新疆中影金棕榈影城对外宣称“正式营业”,并公布了排片表,成为全国影城停摆50天后的全国第一家复工影院。
作为“首家复工影院”,它的排片表藏着很多故事。
新疆中影金棕榈影城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的排片表显示,复工后首批放映的电影分别是:《我和我的祖国》、《解放 终局营救》、《误杀》、《动物特工局》、《青蛙王子》《阿里巴巴大盗奇兵》、《阿里巴巴三根金发》、《阿里巴巴2所罗门》。
无一例外,都是老片,细思极恐。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去电影院观影,仅仅是怀念电影院的感觉吗?走进线下影院的,难道不是为了看新电影?
春节档积压了那么多新电影,你让我买票看老片?
扬子晚报的报道中还提到,同样是在3月16日,国家电影局一位员工发布的微博显示,全国部分地区的部分影院复工初期的影片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由国产片和买断片(即进口片)组成;第二类,历年经典进口大片;第三类,少量真正的新片。
说白了,在电影院线迎来全面复苏之前,没有哪家片方愿意将捏在手里的新片投入市场。
好比你手里有一张未开奖的彩票,现在开奖只能拿回票价,等几个月开奖说不定能中大奖,如果不是饿的吃不上饭了,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于是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拉扯状态。
片方不肯在全面复工前将新片投入市场试水,那么没有好片上映就无法吸引消费者付费观影,预售情况不理想的院线更加不愿意倒贴运维成本强行复工复产。
受苦的底层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真的就饿的吃不上饭了。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019年中国影视公司关闭和注销数量高达1884家。而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9前11个月,娱乐传媒行业投资总额约85.11亿,同比下降78.7%;投资案例数量约277起,同比下降56.3%。
这是疫情爆发之前的数据。
《经济日报》一篇题为《多措并举化解影视产业风险》的报道提到,截止2020年4月,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
另据企查查数据,全国范围内共有3万余家影院相关企业,其中在业存续的有1.7万余家。2020年1-4月全国影院相关企业吊销、注销数量呈波动增长趋势,4月吊销、注销量最多,达44家。
此外,作为头部上市影院企业,幸福蓝海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仅有4033万,同比下降了93.39%;万达电影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12.5亿,同比下降率为70.24%。
作为停业最早,复工最晚的行业之一,电影行业持续承受着疫情带来的冲击,电影行业中,首当其冲的是电影院线。
虽然有少部分院线企业转型“零食电商”,与外卖平台合作,售卖影片衍生品和零食,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裁员、亏损才是最大的现实。
场地房租、设备维护、员工成本、水电费,不管是对于全国2000多家年票房不足百万的小影院,还是对于万达影城这样的行业巨头而言,都是极大的压力。
此外,在电影行业产业链上挣扎求生的,还有宣传和发行公司、小工作室,以及灯光、摄影、化妆师甚至影评人,都处于看不清前路的至暗时刻。
找不到答案
对于电影产业的所有从业者而言,最难的不在于“至暗”,而在于“看不清前路”。
事已至此,几乎没人能交出一份合格的“自救答卷”,所有人的答案几乎都是:等。
等疫情结束,等复工通知,等市场真正复苏,等新片真正上映。
春节之前,当一众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徐峥将《囧妈》以6.3亿的价格出售,不但最早弥补了损失,还以“免费网播”的形式洗白了之前“提档”的负面。
甚至有人将这种操作捧为“电影产业的革命”。
如果这就是标准答案的话,为何手握新片的片方都迟迟不肯效仿?
因为《囧妈》的网播更像是一次急中生智,而非所谓的“行业变革”。
如果片方制作一部新片之后,就以堪堪回本的价格出售给网播平台,电影本身就不再是一件可以赚钱的商品,整个产业也就失去了活力。
而想要保持电影行业的活力,就必须等行业回到疫情之前的状况,等消费者再次走进影院。
也就是说,电影行业想在全面复工之前曲线自救,几乎没有标准答案。
这才是真的难。
参考信息来源:财新网、中证报、扬子晚报、经济日报、天眼查、企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