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的答案

FN商业王叁2020-04-15 21:25 公司
刘作虎的底线决定了一加的下限,而他的上限,也同样是一加的天花板。

众所周知,中国有很多“乔布斯”,但他们创办的手机品牌,却都没能成为“苹果”。

安卓手机里曾被称为“苹果”的品牌,只有一个。

而不管手机行业有多少异类,一加始终是其中最另类的。

土生土长的本土品牌,刚成立就在欧美爆火,国内反而没有什么知名度。

创始人刘作虎被人称作张老板。

创始团队是清一色的OPPO离职高管,一加背靠OPPO供应链生存,但两个品牌之间却如同手术般精准切割。

背靠OPPO供应链

2013年,4G元年,智能手机行业大转折的年份。

智能手机全球销量首次突破十亿,最春风得意的,是生于互联网的小米。在每周都需要抢购的情况下,小米成立三年销售额突破300亿人民币。

但与其对应的,是传统手机厂商难以化解的焦虑。

华为荣耀、联想ZUK、金立IUNI、中兴努比亚,传统手机厂商纷纷以子品牌的方式试水互联网。

而线下霸主OPPO做了什么呢?

OPPO出了个刘作虎。

1998年大学毕业后,刘作虎入职OPPO,五年后担任开发部长,再三年后的2006年,刘作虎负责蓝光DVD在北美的销售。

那时,刘作虎已经开始用互联网模式做销售,连续两届全美蓝光播放器销量第一,随后出任OPPO蓝光事业部总经理。

这段经历为后来一加在国外的大热埋下了伏笔

2012年3月,刘作虎接管OPPO手机营销系统,但在20个月后,刘作虎宣布离职,并在一个月后创办了一加。

与其一起离职OPPO并创办一加的,还有负责研发的刘丰硕、负责国内营销的胡亮、负责产品的张璇和负责海外营销的裴宇。

不过这些并不是OPPO与一加的唯一联系。

虽然一加极力试图解释“不是OPPO子公司”,大部分听说过一加的人也不会联想到OPPO,但其实这两家的关系比展现出来的要亲密得多。

资本方面,一加和OPPO有共同的控股股东,OPPO CEO陈明永任总经理的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曾一度对一加持股高达80%。

此外,一加创办前期租用OPPO自建的手机工厂,双方还一直共用供应链。

从这个角度看,一加确实不是OPPO的子公司,但绝对算是兄弟公司。

2016年,手机市场陷入供应链资源紧缺的困境,供应链资源被大厂商聚拢,年出货量不足千万,小厂商在供应端没有话语权,生存艰难。

而当时一加年出货量只有300万左右,却也顺利度过了危机,这与其和OPPO共享供应链不无关系。

更有甚者,据《财经》报道,一加X系列手机的尾货最后还是OPPO帮忙清理的,清理方式是OPPO推出了一款A30手机。

(上一加 X,下OPPO A30)

海外市场先爆发

刘作虎的职业生涯起飞于带领OPPO蓝光播放器开辟北美市场的时期,这款产品一度是OPPO在海外市场的代名词。

而刘作虎后来创办的一加,也是先从海外市场火起来的。

2014年8月,《卫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国际知名媒体同时称赞一加手机,最激进的甚至说一加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到

一个国产手机品牌成为硅谷最受欢迎的品牌,更诡异的是这个品牌在本土还没有什么知名度。

如果不是这个品牌把全部的营销预算投入到海外市场,那么这个品牌可能确实有其特别的地方。

一加首款手机发布一年后,海外市场销量占比一直超过六成。

直到2019年10月一加7T的发布会上,刘作虎还曾提到,一加手机销量海外占比已经达到70%。

(CCTV2《交易时间》报道海外用户排队购买一加手机)

一加海外市场负责人裴宇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加成立初期的主战场是在国内,海外市场只是用来实验,一个中国品牌在美国获得大的关注和认可是很难的。

也就是说,本意是想国内、海外两手抓,而国外市场一炮打响确实在意料之外。

那么问题就出在裴宇这个人身上。

曾经有人问罗永浩为什么不进军海外市场,毕竟锤子坚持打磨产品的格调或许能在海外收获不少极客粉,而罗永浩的回答是:

“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裴宇这样的人。”

裴宇出生于北京,成长过程中曾在纽约和瑞典生活,工作之后曾短暂就职于魅族,后加入OPPO。

主导OPPO海外团队时,裴宇只有23岁,两年后一加成立,裴宇开始负责一加的海外营销。

再后来,一加的国内和海外营销团队合并,还是由裴宇负责。

2015年8月,一加2发布三天内订购数量超百万,裴宇接受《今日美国》的采访。

他以软饮市场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作类比,认为手机市场在5年内将被苹果、一加和三星占领,其他公司都将消亡

当时的5年后正好就是现在,裴宇预测的情况没有出现,但他的营销方式可见一斑。

虽然还是不如成立锤子就喊出收购苹果那么激进,但已经无限接近罗永浩了。

双面气质张老板

但一加的灵魂人物始终是江湖人称张老板的刘作虎。

刘作虎的性格就是一加的性格,一加的基因就来自于刘作虎的基因。

《财经》的文章中提到,刘作虎是一个“充满瑕疵但有人格魅力的人”,这是一起离开OPPO并创办一加的张璇对他的评价。

当一家手机企业的CEO是产品经理出身,本身只要稍微带点对产品的偏执,就足以让用户津津乐道,而刘作虎的偏执如同强迫症般严重。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加 1作为品牌成立后的首款产品,被寄予厚望。为了达到“外观上PK一切手机”的目的,一加设计出一种激进且大胆的尝试:

将手机屏幕通过包边上浮的处理,让手机屏幕悬浮于边框,打造屏幕悬浮在中框之外的感觉。

第一版做出时,屏幕上浮0.6毫米,而刘作虎坚持认为只有0.5毫米才是最完美的状态。团队表示已经降不下去了,刘作虎就要求再降低0.05毫米,为此,又重新开了一套模,整个研发周期也延长了半个月。

这0.1毫米的差别,不管你能不能看出来,反正刘作虎一眼就看出来了,对产品强迫症般偏执的人设也一下就立起来了。

同样,不管你信还是不信,粉丝就喜欢这样的故事。

向上悬浮0.5mm、改版10次的黄金腰线工艺、日本卡秀的Babyskin喷漆以及恰到好处的镁合金162g机身重量……

在刘作虎的带领下,一加的每一款产品都不缺少精细打磨机身的故事,像极了罗永浩在系统方面如绣花般的雕琢。

刘作虎脸上常年带着笑容,儒雅随和。

有一次刘作虎在微博解释一加5的供货问题,有粉丝在留言里叫他张老板并正儿八经地跟他探讨,这条评论不但得到了刘作虎的点赞,甚至将错就错,在很多场合都以“张老板”自称。

儒雅随和的气质,由里而外地散发出来。

但这绝对不代表他没有脾气。

他会和一线开发人员一起打磨产品,也会在例会上因为高管没有用过公司开发的软件而拍桌子骂人;他给所有员工置办几千块的椅子,也会因为发的微博图片分辨率不够而对他们大发雷霆。

据他本人讲,一切不能忍受的事情都有共同原因——逼格不够

产品是他的底线,对外观有强迫症般的追求,所以刘作虎的底线决定了一加的下限,而他的上限,也同样是一加的天花板。

直播新人罗永浩

那么一加差了点什么呢?

在销量为王的年代,每年只出一款产品、销量占比不高却能被硅谷工程师称为“安卓系统的苹果”,到底还差了什么呢?

没错,安卓。

苹果这家公司能够独自面对所有其他手机巨头的围攻,凭借的就是iOS系统这条宽阔的护城河。

不是要对比安卓与iOS的优劣,而是要点明一个事实:一款好的产品,只打磨硬件是不够的。

再像苹果的安卓,也始终是安卓,而安卓的优点和缺点可以用一个词总结:千人千面

最初,一加在海外市场与CyanogenMod合作,一是因为经费有限无法自己做ROM,二是因为CM非常接近原生安卓,容易被国外用户接受,这也是一加在海外市场爆发的原因之一。

后来,CM与Micromax签署排他协议,与一加终止合作,一加也顺势推出了自己的ROM:面向海外的氧OS和面向国内的氢OS。

尽管一加的系统也是基于原生安卓定制的,并且经过了几年的更新迭代,但用户体验始终是一门玄学,对于一加的诟病,大部分来自于软件层面。

那是在2015年,一加2量产前期,刘作虎突然发现了指纹解锁的瑕疵,在预购量已破百万的情况下召回了准备上市的产品,物料方面损失了十几个亿。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独立研发ROM,无疑是雪上加霜。

临阵磨枪的ROM在功能和稳定性上bug不断,用户纷纷吐槽,市场反应冷淡。

所以有人想到了罗永浩,憧憬着锤子和一加能够合并,还说一加手机配上SOS就完美了。

几年前就出现的声音,终于在发生什么都难以让人惊讶的2020年成为现实。

罗永浩携手刘作虎,本来应该是引爆数码圈的重大新闻,但无巧不成书,罗永浩已经跟锤子科技撇清了关系。

现在的罗永浩,是直播网红,是带货新人。

但由他在直播中做首次开箱,本身也是共享流量的行为,锤粉失去信仰之后,总要有其他产品来填补这块市场的空白。

手机市场新答案

合作归合作,但刘作虎和罗永浩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人。

相比于罗永浩“不赚钱,交个朋友”的腼腆,刘作虎从不掩饰要盈利的决心:不做低端机,“打造最好的安卓旗舰”。

巨头环伺的手机市场早已是红海,强如诺基亚、黑莓也难逃黯然退场的命运,如今掌控话语权的是出货量动辄上亿的霸主们。

这当然不算是手机行业最好的时代,但一家出货量千万级的品牌能生存下来,无疑是一份合格的答卷。

参考资料:

1、《一加手机:意外的故事》来源:《财经》,作者:张珺

2、《一加联合创始人裴宇专访:五年比肩苹果、三星》来源:腾讯科技,作者:李玮

3、央视CCTV2《交易时间》

本文为FN商业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FN商业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editor@fn24h.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FN商业(微信公众号ID:FN-24H)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FN商业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