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冲高端,暗度陈仓

FN商业王叁2020-02-28 17:00 公司
五千元以上的手机市场摆在那里,看得到却摸不到,实在让人心痒难耐。

“你看这昂贵、稀缺、令人心动、易碎易失去,而又没什么鸟用的手机,是不是像极了爱情。”

去年小米MIX Alpha手机公布19999元人民币的惊人售价时,网友“判官”如此评论。

两万块买到爱情,似乎不算贵。

可惜,作为探索机型,你抢到MIX Alpha的概率比在大学校园里遇到真爱可低多了。

MIX系列是小米2016年推出的概念机型,可惜探索了三年多,售价越来越高,供货越来越少。

以一款概念机冲击高端市场,本身就略显羞涩。但数字系列旗舰机十年来都是主打性价比,调高售价行得通吗?

五千元以上的手机市场摆在那里,看得到却摸不到,实在让人心痒难耐。

终于,当大家的注意力被持续撕扯时,雷军出手了。

长达一年的铺垫

2月13日,雷军在小米10发布会上说,“高端手机一直是小米的梦想,小米 10是小米第一部冲击高端的手机。”

憋了一年的话,终于说出来了。

雷军在去年小米9的发布会上就说过,那是最后一款3000元以内的旗舰手机。

那时,雷军还苦口婆心作了一番铺垫:元器件都涨价啦,小米9全球首发高通骁龙855,比骁龙845贵20%呐。还不算索尼相机模组贵的30%,屏幕指纹比后置指纹贵的2倍,都是要恰饭的嘛。

发布小米10那天的上午,小米发布了三项数据,2019年小米全年总收入预期超2000亿元,研发费用预期约70亿元。同时,还预期2020年全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言外之意,不能老让人说咱技术壁垒不够所以产品价格低,小米手机挣了钱是会做研发的,研发投入高,产品自然更好,售价更贵没毛病,这才是良性循环。

于是,小米10开始正式冲击高端市场。

3999元起,上至小米10 Pro顶配的5999元。

辛苦一学期,交卷的那一刻,结果就不再由你掌控了。

成败都由性价比

曾经的雷军是骄傲的,也有骄傲的资本。

不吹不黑,小米手机的出现,客观而言干掉了满天飞的山寨机,凭借极致性价比让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功劳簿上少不了小米那一章。

巅峰时期的小米占据过国内出货量的榜首,年收入在2017年突破千亿,两年后翻了一番。小米手机已经进入了80多个国家的市场,其中30多个出货量进入过前五。这些数字都实实在在摆在那里。

商业,讲究的就是这一买一卖。

比起刚离开金山时除了钱一无所有的“惨淡”,雷军洒脱了很多。

但就在小米营收破千亿那年,命运埋下了一个伏笔。

曾经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与苹果分庭抗礼的三星,在“爆炸门”事件之后迅速退出了高端舞台,苹果也在那时用iPhoneX将旗舰机的售价直接拔高到万元以上。

于是,四千到一万元档位的手机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顺理成章地占据了这部分市场。

小米则在“性价比”标签的封锁下,完全错失了一大块蛋糕。

此外,2020年初,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11个季度下跌,小米手机出货量也已落到了第四,甚至勉强超过第三名的一半。

性价比,说白了就是薄利多销,销量如果再降下来,拿什么填饱肚子?

错失高端市场,就失去了骄傲的本钱。

凭性价比起家,最终却受到性价比的禁锢。

果然,伤你最深的,往往是你最爱的。

大力难出奇迹

虽然冲击高端市场已经迫在眉睫,雷军还是选择了一种温和的方式,用长达一年的铺垫,暗度陈仓。

除了去年发布会上的叫苦,红米品牌的独立才是重点。

2019年,红米手机从小米旗下的一个系列摇身一变成了独立品牌,顺手接过了小米“性价比”的旗帜。

旗舰机走高端路线,其他系列抢占低价市场,这对任何一家手机品牌而言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必闹这么大动静,跟册封太子似的?

为的是让红米带走“性价比”的标签,为冲击高端做缓冲。

就手机本身而言,小米10搭载高通骁龙865旗舰,支持SA、NSA双模5G,全系标配WiFi 6,UFS 3.0,LPDDR5,双扬声器,横向线性马达等,整体配置可圈可点,堆料十足。

虽然起售价贵了一千元,但配置也提上去了,这冲击高端的方式,怎么还是那么别扭?

问题还是在于性价比。

冲击高端并不代表抛弃性价比,因为性价比从来不等于廉价,用长达一年的时间将小米与性价比做切割,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十年之后,最初的米粉可能早就成家立业了,挑选手机已经不再像寻找爱情那样谨慎,旗舰机贵上一千两千的,实在没必要这么客气。

用户的诉求无非两种:要么产品质量好,贵点也能接受;要么产品价格低,有点小毛病咱也忍了。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冲击高端市场,最难的还是处理好与性价比的关系。

如果产品够硬,两万的手机也不是没有做过,如果堆料不足,售价低点也能交上朋友。

但小米 10却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两头都想占着,那本质上还是走的性价比路线。

小米MIX在2016年就卖到了4000元,销量也不差,那才是冲击高端的正确姿势。

换句话说,每个品牌的品牌溢价都是合理存在,在保持这个溢价的基础上定价,价格高低也都不会超出预期。

实在没必要铺垫太多,反而过犹不及,Are you OK就完事了。

最大难题在这里

既然小米冲击高端的最大难题并不是价格,那是什么呢?

产能和品控。

发布会上交完答卷后,市场很快就公布了成绩。

标准版小米10开售后2分钟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亿,高配版的小米10 Pro一分钟内销售额破了2亿,起售价高达4999的小米10Pro反而销售更猛。

看似是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可惜,品控翻车、葫芦屏、黑屏、闪屏以及屏幕混用、一亿像素放大后没有普通拍照的清晰、5G断网。

批评和质疑来得猝不及防。


甚至有很多摄像头装反了的小米10在闲鱼高价出售。


雷军携多位高管开始在网上辟谣。

但谣言总是越辟越多,回击的最好方式是提高产能,同时保证质量和售后。

因为公道自在人心,用户不是要看你说什么,而是要看你做什么。

网络对“话”固然吸睛,但小米早就过了需要以这种方式增加曝光的阶段。

性价比的标签不该完全抛弃,高售价也只是跟友商在高端市场正面PK的入场券,产能和质量才是立足于此的保证。

本文为FN商业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FN商业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editor@fn24h.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FN商业(微信公众号ID:FN-24H)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FN商业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24小时热榜